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于2023年9月发起了封丘县鲁岗镇和寨村小学及村貌提升项目,该项目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“双轮驱动”,通过艺术的专业力量集结设计师、艺术家、村委会及在地学校师生力量广泛参与,以对话、合作、参与、共生等艺术实践合力推动乡村建设,助力乡村学校进行文化及功能提升的同时,激发了学校、村民、师生的主体意识,为艺术驱动乡村的组织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提供可能。
经过与封丘县委县政府、中国民生银行驻村干部、校长的访谈,深入了解村庄、学校、学生背景以及乡村振兴及育人理念,达成共识: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地文化为立场,以美学观念和文化理念为引领,以挖掘、转化当地文化资源为核心,在延续学校理念传承的同时进行校园整体艺术氛围优化,丰富教学体验的同时增加彼此情感联结,在日常教学之外建立属于孩子们真正的家园。美术馆数次带队实地考察交流,共同思考如何打造校园文化空间,并进行在地性、互动性、体验式、氛围式的校园文化环境共建。针对实地勘察中发现的地面不平、墙面斑驳、屋顶漏水、基础设施陈旧等校园痛点,并针对教学楼、附属幼儿园、公共卫生区域、运动场地、文化墙及设施老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,提出整改方案,落实前期整改,严格把控安全和质量,并按期、按质完成改造工程,让师生在新学期开始之际迎来充满活力的“新”校园!
本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以美术馆知识系统为主导,将当代美学观念与乡村生活有机结合,通过文化生产方式引导乡村价值和传统文化的再发掘,对校园整体进行多元化、多层次的视觉化改造,借助艺术的力量提升乡村文化和校园文化内涵和美学品质,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美商。
对建筑色彩单一、新旧建筑色彩不统一、外墙老旧、墙面斑驳破损、环境陈旧昏暗、房屋漏水、地面不平、楼梯破损、瓷砖陈旧、电线外露、设施老旧等问题进行维修改造,更好地保障校舍安全,改善师生教学环境,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。“安排色彩可以创造诗歌,亦如音乐可以抚慰人心”,翻新后的校舍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,同时支撑课程特色的深度发展,不仅提高了空间审美,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,新色彩配色运用也赋予学校生活一种新美学和文化氛围,拓宽师生审美视野。
对幼儿园围墙、走廊、公共卫生回廊区域进行校园文化特色氛围营造,艺术墙将沉浸在读书、围棋、舞蹈及各种运动中的儿童活动场景在自然画卷中展开,并融入当地民俗文化、历史人文特色及自然景观,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点燃兴趣点,丰富精神生活,并作为不断生长的内在动力和生活方式。
•校园文化墙改造提升
将校园入口文化墙进行展陈方式及功能提升,可满足主题展示、学生风采展现、校园文化历程展现等多种需求。进入校园大门,左右各四只轮船舷窗式样的文化墙橱窗在眼前打开,不仅激发老师与学生的创意潜能,让学生有发挥自我的空间,也为孩子们展开对艺术与世界的想象,开启更丰富多彩的人生。
•运动场改造提升
有效扩容运动空间,进行地面修复、跑道铺设、草坪修复、篮球场及操场围栏区域优化升级,营造出富有创意和憧憬未来成就的氛围。通过对体现创意、色彩鲜明及使用安全性与舒适度的考量,并巧妙运用色彩及运动元素让学校文化和育人理念渗透其中。不仅有效解决了体育课运动难、难运动的状况,也鼓励学生们丰富户外活动,改善身心健康。
•沿街教学楼墙绘
将入村主干道旁的两座教学楼楼体进行大型艺术墙绘创作。主题为“丰收”与”希望”的两项艺术创作,贴近和寨村精神文明建设及乡村生活实际,并结合乡村人文及特色产业,描绘了家、校、和寨村与民生银行携手并行的新气象。墙绘作为文明传递的有效载体和独特文化景观,不仅传播了文明正能量,更激发村民创造美好生活、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动力。
美术馆发挥公益机构跨界联合优势,以艺术作为介质、工具和引擎激发校园文化艺术活力,通过空间改造、艺术共创和社群互动建立起城乡社群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“文化”营造和新“人”营造,不仅呈现了多样的艺术可能性,也展示了艺术对美育乡村文化建设的巨大能量,为乡村振兴发展美术馆教育在地实施提供更多可能。我们邀请了来自上海的涂鸦艺术家与封丘县民生学校小学部、封丘县城关乡三里辛小学、封丘县陈桥镇中心小学及封丘县和寨村小学师生及家长,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,通过现场艺术教学及涂鸦艺术共创行动拓宽彼此视域,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体验了发现美、创造美、感受美的精神愉悦和成就感,也培育了共建、共创、共享的新时代精神,构建起校园与社区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场景。